青岛新闻网 > 娱乐频道 > 娱乐频道> 明星八卦 > 正文

“筷子兄弟”:38次改出停不下来的《小苹果》

来源:新华网 作者: | 责任编辑:西苍月 2014-07-11 14:18:00

“筷子兄弟”:38次改出停不下来的《小苹果》

    2004年的一天,当演艺、广告经纪人王太利在中央美院食堂“蹭”完饭之后,他问饭桌对面的陌生男同学认不认识广告导演,男生想了想,把只见过一次面的肖央的电话告诉了他。

    于是,35岁的王太利邂逅了当时还是北京电影学院广告导演专业的学生肖央。原本只想找个“便宜导演”的王太利恐怕挠破头都不会想到,十年后,年过不惑的他会在后者导演的MV里披上金色假发,反串女主角,和兼任男主角的肖央一起跳着复古舞步,穿越三生三世的爱情,演绎自己创作的名叫《小苹果》的歌。

    而这首歌在视频网站发布刚刚一个月,点击量就超过5000万,舞步被成千上万网友模仿,被称作“新一代广场舞洗脑神曲”。

    在MV结尾,是《小苹果》作为插曲的肖央导演的电影《老男孩猛龙过江》7月10日即将在院线上映的预告。而电影名称中的“老男孩”,则要追溯到5年前,肖央和王太利合作的网络微电影《老男孩》一度吸引了8000万粉丝。

    “缘分真是非常奇妙的东西。”在北京朝阳区的工作室里,当“筷子兄弟”组合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,王太利感叹道。

    “老男孩”38次改出“停不下来”的《小苹果》

    王太利出生于1969年,《小苹果》却让不少90、00后成了他的“脑残粉”。对于这种现象,他得意地说:“这是宿命,我生日就是六月一号儿童节,永远长不大。”

    “歌曲的节奏让人忍不住抖起腿,而且MV太没节操了,让我感到很惊艳。”19岁的“才哥”是粉丝QQ群的管理员,他认为,《小苹果》让人听了还想听,“简直就是洗脑循环,根本停不下来”。

    王太利负责音乐,肖央负责MV和微电影的拍摄,这是“筷子兄弟”组合的内部分工。《小苹果》的爆炸式传播,证实了音乐加影像能产生奇妙的“化学反应”。

    词曲作者王太利坦言,歌曲创作于2011年底,旋律和歌词的创作只花费了3、4天。而在那之后,为了让歌曲更加简单上口、容易传唱,编曲前后修改了38次。

    为什么歌曲名叫“小苹果”?在回答这个问题时,王太利显露了“老男孩”的本性。“我这些年特别重视养生,苹果富含各种各样的营养元素,每天一个苹果,身体的问题就全部搞定。”

    《小苹果》也是“筷子兄弟”的颠覆之作。在这之前,他们发布的网络短片多是“怀旧”“感人”的主题。

    一次经历让王太利意识到了寻求突破的必要性,在北京西单的一个KTV里,一个朋友在唱完他创作的《父亲》之后,一边哭一边拉着他的手说:“你们的歌太感人了,哭死我了。”

    “我觉得好像有个标签贴在我身上了,而且其实我自己是个很欢乐的人,所以我想我得做一个舞曲,然后我和老肖跳舞。”他说。

    “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,怎么爱你都不嫌多”这句歌词就源于王太利的这个想法,迅速蔓延成为广场舞的流行配乐、引发各路网友纷纷发布模仿视频……

    在为歌曲拍摄的短片里,肖央不顾王太利的反对,坚持让他反串“女主角”。“老王心里住着一个小女孩,当他认真地去演一个女性角色,反而不会让人觉得是在哗众取宠,而是很萌。”

    王太利对肖央的评价不予认同:“可以说我心里面住着一个小孩儿吧。”

    从微电影到大电影 “我尽力做到最好”

    不论怎样寻求颠覆,“老男孩”是“筷子兄弟”肖央和王太利身上永远不变的标签。这个称呼要追溯到2010年,两人制作的微电影《老男孩》发布在视频网站之后,获得了8000万人次的播放量。

    微电影《老男孩》讲述两个曾痴迷“迈克尔·杰克逊”的少年,在而立之年抛弃平凡的工作和身份,站在选秀舞台上追逐梦想的故事。

    而对于筷子兄弟来说,互联网就是他们实现梦想的“舞台”。“以前,年轻导演要把作品给公众看,就得通过电视台、院线,无法直接抵达观众,而互联网让导演能直接和观众联系了。”肖央说。

    微电影《老男孩》的火爆就是互联网给他们的回报。然而,当电影公司主动找上门来,提出把《老男孩》制作成大电影的时候,却被肖央拒绝了。

    “当时找到我的制片人谈的全是票房,这让我直观上就有点反感。”肖央说,自己当时是一个蒸蒸日上的广告导演,如果单是为了挣钱而做,拍广告就已足够。

    肖央把拍电影形容成“种稻子”。“我要光着脚板儿下地,去泥地里播种,还要耕地,要除虫,这些都需要一点一点地去做,不能光想着丰收的喜悦,需要积累。”

    积累五年后,“老男孩”终于制作出了自己的大电影。在这部名叫《老男孩猛龙过江》的电影中,肖央形容“确实努力了,已经是我尽力做到最好的了。”

    电影带你追逐远方浪漫的梦想

    “老男孩”如何“猛龙过江”?从电影梗概来看,是两个人去美国纽约参加选秀节目,寻找梦想的故事。而对肖央来说,这部影片像“绿野仙踪”。

    “虽然电影是在纽约拍的,但是故事中并不是真实的历险,而是两个平凡的小人物掉进万花筒中,充满了普通人对美国的幻想元素。”他说。

    为什么会选择去纽约寻找梦想?肖央说,这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“逃离感”。 “比如一个平庸的中年男人,有一天下楼去买一包烟的时候,突然想‘我是不是该走了?再也不回来了?’,希望能逃离平凡,去追求梦想。”

    电影剧情虽然充满“魔幻”,但情节和筷子兄弟的亲身经历颇为相关。在还是一名广告导演的时候,肖央就“特别想做一点真正好玩有趣的,能表达我们这代人审美观的作品。”

    2005年,肖央第一次做出了尝试。在同学的建议下,他把自己的大学毕业作品发表在网上,获得了近10万点击。

    而在同一年,王太利也开始把第一首歌发表在网上,首先是因为“自己还有个音乐梦”,其次是“为了赚个彩铃钱”。当时,网络歌曲《两只蝴蝶》和《老鼠爱大米》火爆,歌手也通过彩铃付费下载发了家。

    在“筷子兄弟”的大电影里,尽管主人公到达了纽约追逐梦想,但片尾曲却叫做《我从来没去过纽约》。

    “我从来没去过纽约,我从来没去过夏威夷,我也从来没穿着牛仔裤淋着旧金山的雨。但每个深陷平淡生活的人都有一个对于远方浪漫的梦想。”肖央说。

提示:支持← →箭头翻页

-
-

-